| 格物致知,朱子千年——华江书院赴尤溪“秋祭”朱熹记[color=rgba(0, 0, 0, 0.3)]原创 [color=var(--weui-FG-2)]老树 [color=var(--weui-LINK)][url=]闽中老树[/url] 2025年11月6日 08:06 福建 [color=var(--weui-FG-HALF)] 特约编辑:陈萍 陈金炉————————————————————值此文稿发表之际,老树谨向以下诸位致以诚挚谢忱 尤溪朱子文化园会长吴长树先生 莆田市陈氏委员会名誉会长陈长荣先生 福建省陈氏委员会副秘书长陈萍女士 尤溪县企业家吴仁文先生 尤溪县朱子文化研究会钟会长 (尤溪朱子文化园) ◎ 上篇 ◎ 2025年11月4日,农历九月十五,闽中山城尤溪,秋雨如烟如雾,似朱子文化千年风骨的无声流淌,又如朱子智慧醇厚绵延的滋养,浸润浇灌着人们的心田。在朱熹诞生地尤溪县朱子文化园集成殿前,来自莆田荔城区黄石镇东华境华江书院陈金炉、陈桂荣、陈佑龙、陈亚章、陈国章、陈先锋、陈国贞等一行28名义工,与海内外朱子文化研究专家学者、朱氏后裔、朱子信众近千人,全程参与了今天举行的“朱熹诞辰895周年秋祭”纪念活动,共同弘扬和传承朱子文化。 (闽中山城——尤溪)尤溪县纪念朱子活动可追溯到嘉熙元年1237年,一直沿用古制。近年来,尤溪县结合历史资料研究,挖掘整理,进一步完善了“朱熹祭典”,并于每年农历九月十五朱熹诞辰日,在朱子文化园举行祭典活动。2011年,朱熹祭典经省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去年,“朱熹祭典(尤溪)”又入选为第一批福建省省级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 ![]() (朱熹祭典) ![]() (集成殿朱子圣像) 朱熹,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祖籍江西婺源,出生于福建三明尤溪,八岁之前一直生活学习在尤溪,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 、教育家,也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巨星。世称“朱子”“朱文公”,与孔圣人、孟子并称“儒学三圣”,名字紧随孔孟之后。他曾多次来莆讲学,莆阳大地至今留有他的许多传说。 ![]() (朱熹家训) 朱熹的《朱子家训》作为儒家治家思想的经典,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价值。其核心“修身齐家”理念强调个人品德修养与家庭和睦,至今仍是培养良好家风的基础。家训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伦理规范,为现代家庭关系提供了和谐相处的准则。同时,它通过“家国同构”思想,将家庭美德与社会责任结合。这些内容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精华,也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道德支撑。 ![]() (格物致知) ‖网络图片 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是其理学体系的核心认知方法,主张通过探究事物外在原理(“格物”)来扩展内在心性认知(“致知”),最终实现“豁然贯通”的天理体悟,强调“知先行后”的渐进过程,旨在贯通伦理修养与宇宙认知的统一性。 ![]() (水乡华东) 东华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建于元至正二年的华江书院,位于荔城区黄石镇华东村,系东华境和海滨、遮浪、东角、徐厝、金山、林墩、江尾头等村士子读书求学之地,是古兴化一处重要的书院。据书院记载和乡人代代相传,华江书院供奉的朱文公神像,为明代洪武五年自尤溪县南溪书院分灵。书院自奉祀朱子后,文风炽盛,科举文化日臻。单大明一朝,东华境便科中21人,进士8、举人13,6人名列三甲,2人八抬。从中培养出余康、余征、余一正、余云龙、余瓒、陈思忠、陈其仁、郭应聘八位东华进士和众多举人、秀才等饱学之士。其中,郭应聘官至兵部尚书,余瓒为太仆寺卿。陈思忠和陈其仁系伯侄进士,分别任雷州知府和两淮运使,为从三品。兹此,华江书院成为莆仙知名书院。 (优秀工艺师、里人陈木林向华江书院喜赠亲雕的《朱熹》像)(华江书院) 每遇闰年,华江书院都要组团赴南溪书院进香,俗称“朱子回娘家”。古时交通不便,路途遥远,拨山涉水,往返一趟十八天。此一尊师重道的优秀民俗文化活动延续几百年,从未间断,惜于四九年后因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戛然而止。2025年9月22日,书院董事长陈国英偕书院义工陈金炉、陈国树、陈黎明及热心牵线人省陈氏委员会副秘书长、尤溪籍陈萍女士,前往尤溪朱子文化园南溪书院,与文化园会长吴春树先生(原尤溪县政协主席)商定恢复华江书院闰年“朱子回娘家”这一传统文化信俗,两院得以再续前缘。 (祭拜朱文公)为准时参加此次尤溪秋祭大典,华江书院进香团11月3日清晨便提前乘车出发,上午10时,进香团抵达朱子文化园,与自驾游提前到达尤溪的陈国林等四位乡亲会合。曾经在尤溪工作、原三明市市长助理、现任莆田市陈氏委员会名誉会长陈长荣先生,偕友人彭世荣及文化园义工吴仁文等人前来迎接。原尤溪县政协主席、朱子文化园会长吴长树闻讯也赶来欢迎。尽管秋祭活动接待工作繁忙,吴会长仍挤出宝贵时间,亲自引导华江书院进香团前往位于尼山半山腰的集成殿。途中,热心的女导游一路为进香团解说各处景点和人文传说,增添了不少文化韵味。 ![]() (导游在讲述少年朱熹) 到达集成殿后,献上华江书院礼金和祭祀贡品,贡品为妈祖长寿面、兴化米粉和兴化桂元,分别借喻平安长寿、赴考干粮和连中三元。接着首先举行华江书院进香团祭拜仪式: 众人神情庄重,向朱文公圣像行三鞠躬礼,表达对先贤的崇敬之情。主祭陈金炉颂读华江书院致朱子祭拜文,文辞恳切崇重,寄托了对朱子文化的传承之志。嗣后,吴会长亲任司仪,按古礼带领众人完成燃香、上香、系红色许愿带、领读朱子家训等祭拜仪程。整个朝拜在庄严古朴的氛围中圆满结束,令人感受到深厚的儒学传统文化底蕴。最后,吴主席与陈长荣领导与大家合影留念,定格了这一难忘时刻。 ![]() (吴会长引领众人诵读《朱子家训》 ![]() (主祭陈金炉颂读祭文)欢迎午宴设在尤溪千贺大酒楼,由陈长荣先生、尤溪县朱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钟松球、义工吴仁文以及尤溪工人文化宫主任陪同。席间,钟会长代表朱子文化园致辞,他诚挚希望莆田华江书院能常来尤溪交流博大精深的朱子文化,以《朱子家训》为向导,共同构建新时代和谐社会。席间,我请教钟会长关于朱子研究上“半亩方塘”位址的争论。 ![]() (黄石霞庄(下庄)“半亩方塘”处) ![]() (尤溪朱子文化园”半亩方塘”处) “半亩方塘”是南宋理学家朱熹《观书有感二首》诗中的核心意象,以方塘喻治学需不断吸收新知的哲理。因诗中未明确地点,福建尤溪、建阳、莆田及浙江淳安等地均有同名遗迹,其中莆田黄石国清山(城山)国清塘的横塘别墅前濯缨池,被俞宗建等学者考证为原型,认为其水源来自木兰溪,与“源头活水”意境相符。再者结合《观书有感其二》全诗意境和诗句“蒙冲巨舰一毛轻”的描述,可以确认“半亩方塘”就是莆田黄石霞庄(下庄)的“濯缨池”。朱熹1161年游学至此曾题“濯缨亭”“天光云影”匾额,其中“天光云影”石匾现被莆田文史研究者陈文宁收藏。 ![]() (朱熹手书“天光雲影”匾额) (半亩方塘所在地——下庄胜境)我研读过俞宗建先生的大作《朱熹半亩方塘考》,完全认同他从10个方面多维度、宽思维、多角度探踪寻幽,并总结出“半亩方塘”在莆田黄石下庄的相关考证结论。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其观察和研究朱熹与莆田理学发展相关性的独特角度和研究方法,以期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和深入研究。针对我的"异论",钟会长并未反驳,而是徐徐回应道:"关于'半亩方塘'的准确位址考证,作为尤溪人,我长期从事朱子文化研究。据考,此塘位于南溪书院文公祠前,原为郑义斋所建溪南别墅的组成部分,正是朱熹幼年读书、游戏的场所。"他继而补充道:"学术之争本源于不同观点与史料的碰撞,虽引发各地纷争,但客观上推动了朱子文化研究的深化。我们当秉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态度,共同守护学术的多元性。"对钟会长这种豁达包容的史观,我深以为然。 ![]() ![]() (常斋祠位于尤溪朱子文化园内,是纪念朱熹父亲朱松的祠堂,主要展陈家训文化及朱熹著作。祠内悬挂四根巨型毛笔,据说每根重达“一吨”,象征“一字千斤”的文化重量。 )![]() ◎ 下篇 ◎ ![]() ![]() (华江书院祭拜团) 四日上午八点,农历乙巳年九月十五,朱子文化园庄严肃穆,十九支祭祀队伍整齐列队于大型朱熹铜像前广场。左侧第一列为华江书院进香团,队伍前方,饰以朱红色祥云的“莆田华江书院祭拜团”铭牌引人注目。作为莆田地区今日唯一参会的书院,华江书院不仅承载着自身的文化传承使命,更代表着莆田市三百多万乡亲的集体荣耀,彰显了朱子文化在闽地的深厚根基与广泛影响。 ![]() (祭拜队伍向半山腰的集成殿进发,场面蔚为壮观) 八点三十分,祭祀队伍在宏亮浑厚的开道锣声中向尼山深处的集成殿进发,前头为身着古装的引导仪仗队,信众缓步跟随,穿过一道道巍峨雄立的石门坊,蜿蜒拾级而上,长长的行列宛若游龙,场面蔚为壮观。 ![]() (主祭吴长树) ![]() (集成殿秋祭会场) 九时整,集成殿广场钟鼓和鸣,礼乐齐奏,祭祀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拉开帷幕。祭典仪式严格遵循古礼,依次进行进场、开殿、初献、亚献、终献、饮福、赐胙等仪程。其间,击鼓鸣钟以达天听,蹁跹祭舞以表诚敬,三牲五谷以奉先灵,恭读祝文以明心志。会上,全体与祭人员数次向朱子圣像行敬拜之礼。台上幼童与现场信众齐诵《朱子家训》,琅琅书声中,深切表达对圣哲的缅怀与敬仰。慎终追远,礼敬先贤。 (司仪) (颂师舞)礼成。全体与祭人员整肃衣冠,庄然肃立,向朱文公圣像再行敬拜礼。全场古乐悠扬,丝竹谐和,金声玉振,每名参祭者获赠朱红福桔一枚,取"鸿运当头、百业隆昌"之吉兆。此举既承朱子家礼之古训,亦彰朱子文化之薪火,更显华夏礼乐之生生不息。 (礼乐歌舞颂文公)在集成殿前,尤溪县陈氏委员会会长陈少华,获知有莆田陈氏宗亲组团前来参加今年朱子秋祭,特地赶来邀请进香团下午到尤溪陈氏总会一聚,共叙宗亲情谊,因时间关系进香团无法成行,大家真挚感谢陈会长的真诚之邀。 此次华江书院尤溪之行也得到莆田市陈氏委员会高度重视,市总陈名誉会长陈长荣、副秘书长陈萍、陈国树三人一路同往,为进香团联络、会务、住宿等尽力筹划,使本次朝拜之旅顺利进行。华江书院在此特别鸣谢! ![]() (朱熹于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被特赐谥号为“文”,因此世称“朱文公”。) ![]() (仪仗) 华江书院赴尤溪南溪书院朝拜朱文公之行,得到华东村两委和东华境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退休教师陈金炉赞助衣物,担任主祭,临场沉稳,起到主心骨作用;热心人士吴民安为进香团工作出谋献策,倾注了许多精力;书院董事长陈国英恰逢孙子满月无法成行,仍托来旅费,以表心意;义工陈志勇后勤保障细致周备,深受赞誉;余凤玉等一众女团员,英资飒爽,展现东华巾帼风采,为华东赢得荣光。其他团员也听从指挥、积极配合,各有所长,在此一并褒嘉。华东村两委一直关心和叮嘱进香团的旅途安全和朝拜相关事项,并请乡绅陈桂荣和村教育公益事业促进会会长陈国章同往指导,使书院这次朝圣之旅得以平安圆满成功。 ![]() (作者老树与陈长荣宗亲(右)合影) 本文搁笔之际,谨以朱熹那首著名的教育哲理诗《观书有感(其一)》为结语,亦作华江书院与南溪书院数百年情缘之写照: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 (为有源头活水来) ![]() (许愿红丝带) 附一:华江书院进香团敬祭朱文公文 维公元二零二五年十一月四日,岁次乙巳九月十五,时值仲秋,朱子诞辰895载之际,莆田华江书院谨以清酌庶馐,致祭于南溪书院文公之灵。 颂曰: 毓秀峰下,青印溪畔,半亩方塘映千古。 文公降诞,濂洛薪传,一脉心学泽万方。 幼承庭训,观书悟道,活水源头启蒙昧; 建阳讲学,白鹿授徒,理学体系立乾坤。 《四书》集注,格物致知,儒家经典注新义; 《家训》垂范,和顺勤俭,伦理纲常化民风。 今我辈仰止: 惟公之德,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惟公之学,如川之流,如岳之峙。 莆田尤溪,共缅先贤;九州学子,同诵遗篇。 愿承公志,继往开来;复兴斯文,再续华章。 伏惟尚飨! 莆田市荔城区华江书院进香团敬上 (炉下弟子、主祭陈金炉领颂) ![]() 附二: 朱子家训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 附三:进香团名单: 陈金炉 陈桂荣 陈佑龙 陈亚章 陈国章 陈先芳 陈国贞 陈金狮 陈国林 陈启明 陈志勇 陈秋涛 吴德元 陈国树 余瑞金 黄瑞妹 邹秀梅 周金梅 余凤珠 黄瑞玉 余瑞凤 陈秀莺 余凤玉 陈玉梅 陈玉春 陈梅兰 陈凤珠 陈凤玉 ◎◎◎◎◎◎ ![]() ![]() ——————————————● 树人庄/信俗/格物致知,朱子千年 标 题:格物致知,朱子千年 ——华江书院赴尤溪“秋祭”朱熹记 字 数:5018字 (老树于莆田华东树人庄2025.11.4深夜成稿, 11月5日晚配图设计制作完毕) |
| 欢迎光临 莆商网 (http://pslt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3 |